近日,商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发布了《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2018年版)》(以下简称《指导目录(2018年版)》)。发布《指导目录》是新时代进一步明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导向,加快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服务”再上台阶、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指导目录》的背景和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自2006年以来,我国陆续公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了专项发展规划,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主体的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提出,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定期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服务外包升级”。
2016年6月,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编制了《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对引导服务外包产业转型,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达到千亿美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与此同时,国内服务外包市场潜力正加快释放。
当前,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我国服务外包领域创新创业活跃,产业发展正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也应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服务外包作为发展战略重点,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势力干扰增强,以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为核心的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全球服务市场的竞争压力和风险挑战加大。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为加快促进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商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门结合产业发展情况,在2016年发布《指导目录》基础上,编制了《指导目录(2018年版)》。
发布《指导目录》的重要意义
发布《指导目录》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精神,落实国务院文件关于“定期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要求的具体工作,是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总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顺应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向的现实抉择。《指导目录》今后将每两年修订一次,将修订工作机制化、稳定化,更好发挥导向作用。
(一)《指导目录(2018年版)》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将继续同步推动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促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升全球产业分工地位提供新途径。
(二)《指导目录(2018年版)》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鲜明导向,适应服务外包领域创新创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和新方向,加快推进服务外包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尽快将服务外包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指导目录(2018年版)》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外包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构建完善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有序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着力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指导目录(2018年版)》的主要变化
根据我国“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结合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变化,通过新增、修订、合并等途径,重点发展领域由24个调整为23个。其中信息技术外包(ITO)的重点发展领域由10个调整为8个,业务流程外包(BPO)的重点发展领域保持为6个,知识流程外包(KPO)的重点发展领域由8个调整为9个。具体如下:
(一)新增4个重点发展领域。顺应新技术应用、业态创新等发展趋势,增加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维修维护服务、服务设计服务等。例如,人工智能服务指利用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各类应用技术为传统企业提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咨询及整套专业解决方案。再如,服务设计服务则是以用户为中心、协同多方利益相关者,通过人员、环境、设施、信息等要素创新的综合集成,实现服务提供、流程、触点的系统创新,从而提升服务体验、效率和价值。
(二)修订4个重点发展领域。适时调整反映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变化,修订呼叫中心及电商后台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专业业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例如,将“呼叫中心服务”单列,将“电商后台服务”纳入“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并在“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中增加众包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服务的内容。再如,将“专业业务服务”调整为“金融后台服务”,主要应用领域调整为“金融业”。
(三)合并建立5个重点发展领域。为加强业务实践的操作性,对内容接近、重合度较高的领域进行合并。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与软件技术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与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与基础信息技术运营和维护服务、数据处理服务与大数据分析服务、新能源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与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分别组合成为新的重点发展领域。例如,“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包括了信息技术咨询、方案执行及运营维护的全过程,为避免重复和混淆,将“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纳入“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再如,“大数据服务”涵盖了数据搜集、录入、整理和分析的中间环节,不易区分为单独业务类型,因而将“数据处理服务”与“数据分析服务”合二为一。
(四)重点发展领域行文结构更加清晰。重点发展领域的表述方式保持不变,仍然由定义和范围、主要业务类型和主要应用范围构成。在内容安排上,按照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三个范畴依序展开,逻辑结构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
《指导目录(2018年版)》的主要亮点
《指导目录(2018年版)》修订合并和细分,重点发展领域数量上有所精减,但内容更加丰富,覆盖行业更加广泛,反映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结构性变化新趋势、转型升级新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导向。
(一)重点发展领域导向更加明确。一是贯彻国家发展战略部署,落实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服务外包发展的要求。二是反映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变化的重要趋势,体现了数字变革推动的新业态新模式。三是注重与统计标准相衔接,《指导目录(2018年版)》与统计制度的调整保持协调一致。
(二)重点发展领域增减并行。一是不同范畴的重点发展领域数量有增有减。知识流程外包重点发展领域增加1个,信息技术外包重点发展领域减少2个。二是新增了人工智能服务等重点发展领域,精减了呼叫中心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重点发展领域。三是重点发展领域的主要业务类型增加至91个,主要应用范围拓展至20个国民经济行业,其中6个领域覆盖的国民经济行业超过了10个,但也精减个别领域业务类型。通过增减运算,更加客观反映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服务外包转型发展中的新趋势,凸显出服务外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广泛深入影响。
(三)重点发展领域合分并举。一是软件研发服务、信息技术运营和维护服务等通过更加精准的定义和范围的拓展,涵盖了更加广泛的内容。二是内部管理服务由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及部分专业业务服务组成,大数据服务由数据分析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合并而成。三是专业业务服务进一步细分,形成金融后台服务、维修维护服务等。例如,修订后的软件研发服务指根据客户需求研发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并提供需求分析、软件咨询、设计开发、维护和培训等 相关服务。通过合并细分,既顺应了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要求,又整合了交叉重叠业务,既规范拓宽了服务外包的内涵与外延,又增强了重点发展领域在业务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各地区尤其是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要紧紧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加强统计监测分析,狠抓政策落实,切实发挥好《指导目录(2018年版)》的导向作用,引领带动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依托重点发展领域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牢牢把握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和动态变化,汇集产业发展新动能,培育形成产业发展新亮点,加快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